【
儀表網 產業報道】在東北振興的時代浪潮中,黑龍江省國有企業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引擎,在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布局、關鍵技術突破等領域持續發力,不斷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黑龍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低空經濟“啟航”開辟新局
無人機巡養高速公路、“空中快遞”送貨到露營地……在黑龍江,低空經濟正從“概念”變為“實景”,而交投集團正是這場產業變革的重要推動者。交投集團正在構建“1+3+4+N”低空經濟產業布局,以1個低空飛行服務中心為核心,搭建低空起降、航路、智聯3張網,聚焦物流運輸、應急救援、交通管理、交旅融合4大方向,打造N個應用場景,為低空經濟發展搭建起“四梁八柱”。
今年亞冬會期間,交投集團的低空經濟創新成果迎來實戰檢驗。在哈爾濱環城高速、哈牡高速哈爾濱至亞布力段,無人機高速公路巡養及應急救援系統投入使用,自主研發的無人機應急救援車,實現了道路巡查、故障定位、應急物資投送的高效協同,為賽事保障和道路安全筑起“空中防線”。在運糧河谷營地,“無人機+物流配送”示范樣板更是讓游客眼前一亮——在帳篷里通過手機下單,無人機就能精準將餐飲、日用品送到身邊,這種“空中外賣”模式不僅提升了游客體驗,更為末端低空物流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針對黑龍江寒冷氣候對無人機動力的影響,交投集團還開展了電動力、氫動力、油動力等多類型無人機測試,攻克了低溫環境下設備穩定運行的技術難題。目前,企業已在水路交通執法、工程建設管理、基礎設施檢測等領域推廣無人機應用,一個覆蓋多場景的低空服務網絡正在加速形成。
一體化監測體系守護龍江安瀾
水利安全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黑龍江省水利行業堅決落實國家構建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的部署,黑龍江省水投集團權屬企業大禹公司歷經兩年技術攻關,聯合研發并部署了3部車載式X波段水利測雨雷達,為水利監測裝上了“智慧眼睛”。
這款測雨雷達顛覆了傳統監測模式,具備低能耗、小型化、輕量化的特點,支持市電與太陽能雙模供電方式,可實現無人值守全天候運行,運營成本僅為其他體制測雨雷達的三分之一。在監測能力上,它具備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和強大的前端算力支撐,能在探測半徑達45至60公里范圍的情況下,以5分鐘頻次、75米網格分辨率實現面雨量的實時精細化反演,讓小流域、丘陵地區的局地強降雨無處遁形,徹底突破了傳統雨量站受通信、管護限制、布設密度不足的瓶頸。
更值得關注的是,該系統融合大數據、機器學習技術,通過雷達-數值模式耦合等技術手段,生成并提供0至3小時短臨降雨預報。通過與智能翻轉式雨量筒等地面設備的數據校核,可與水文模型無縫對接。與僅依賴地面雨量站網格插值相比,該方案災害性降水預見期延長30%以上,預報準確率顯著提升。除此之外,內容豐富的雷達應用軟件可以直觀地將多時效、滾動更新的定量降水估測QPE、定量降水預報QPF以及多雷達組合拼圖,用于實時展示降水過程,在接入河流、水庫的實時水文數據和相關水文模型后,可將“降水-產流-匯流-演進”的全過程完整呈現。
2024年汛期,3部雷達軟硬件系統分別在西泉眼水庫、龍鳳山水庫、桃山水庫穩定運行,為防汛調度決策提供了精準數據支撐,有效保障了水庫工程安全。
“我們不僅研發了設備,更構建了‘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下一步將優化算法模型,推動該系統在全省推廣,助力筑牢水利安全防線,為龍江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提升貢獻科技力量。”大禹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1月,黑龍江省國資委出臺《推動出資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方案》,明確15個科技創新領域、6個傳統產業、9個戰新產業發展目標和路徑。上半年,黑龍江省國資委大力推動戰新產業發展,出資企業投資戰新產業項目27個,實現投資19.49億元、占總投資額36.15%,實現營收110.1億元;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專項行動,出資企業研發投入5.87億元、同比增長19.97%。
農投集團龍科種業在海南完成15份新種質材料組配,在哈爾濱試驗地播種;龍煤集團在4個煤礦應用薄煤層綜合機械化開采技術,效率提升45%;航運集團黑河港海關監管場地建設完成,同江港與多家煤炭企業簽訂約900萬元合作合同……這都是黑龍江省國有企業以創新為筆,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圖景。未來,龍江國企必將持續釋放發展活力,為東北振興貢獻更多“國企力量”。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