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計是一種利用物質對光的選擇吸收現象,進行物質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科學儀器。

工作原理:
物質對光的吸收與內部結構有關,不同物質的分子能級不同,對光的吸收程度也不同。分光光度計通過單色器分出不同波長的光作為入射光,讓其分別通過待測樣品,測得每一波長入射光透過樣品后的吸收度,以波長為橫坐標、吸收度為縱坐標作圖,得到樣品的吸收曲線,可作為物質定性分析的依據。同時,根據朗伯 - 比耳定律,在一定條件下,溶液的吸光度與溶液的濃度和光程的乘積成正比,通過測定樣品的吸收度,可求出樣品的濃度和物質的含量。
基本結構:
光源:能發射所需波長范圍的輻射,如鎢絲燈、鹵鎢燈適用于可見光區,氫燈、氘燈用于紫外區。
單色器:由入射狹縫、準直裝置、色散元件(如棱鏡、光柵)、聚焦裝置、出射狹縫等組成,可將復合光分解成單色光并選擇特定波長的光。
樣品室:用于放置待測樣品,根據測量需求有不同的樣品池,如可見光區用光學玻璃池,紫外區用石英池。
檢測器:利用光電效應將光能轉換成電流信號,常見的有光電池、光電管、光電倍增管等。
顯示系統:將檢測系統得到的數據以數字或圖形的形式顯示出來,如低檔儀器多為刻度顯示,中高檔儀器則為數字顯示或自動掃描記錄。
分類:
按波長范圍可分為可見光分光光度計(400-760nm)、紫外分光光度計(200-400nm)、紅外分光光度計(大于 760nm)、熒光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
應用領域:
在科研領域可用于物質鑒定、反應動力學研究等;在食品檢驗中可對食品成分進行定性與定量檢測;在環境監測中能測定廢水中的污染物濃度、大氣中的臭氧含量等;在醫藥產業中可用于藥物規格檢驗、中藥品質鑒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