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微萃取技術(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簡稱SPME)是一種集 “采樣、萃取、濃縮、進樣” 于一體的無溶劑樣品前處理技術,由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 Pawliszyn 教授團隊于 1989 年shou次提出。它克服了傳統萃取技術(如液 - 液萃取)需大量有機溶劑、操作繁瑣、耗時久的缺點,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食品分析、藥物檢測、生物醫學等領域。
SPME ( 固相微萃取 )的本質是通過涂覆 吸附涂層的石英纖維對樣品中的待測物質進行吸附、富集,其核心原理基于 液-固吸附平衡 :利用涂覆在纖維上的 “固定相”(萃取相)對樣品中的目標化合物進行選擇性吸附,待吸附達到平衡后,將纖維直接(或經解吸后)引入分析儀器(如氣相色譜 GC、高效液相色譜 HPLC)進行檢測。
整個過程涉及兩個關鍵相界面的分配:
第一步:萃取階段
目標化合物從 “樣品基質”(如水體、土壤、血液)轉移到 “固定相”,分配系數為K?(固定相中目標物濃度 / 樣品基質中目標物濃度)。
分配能力取決于固定相的極性、目標物的理化性質(如疏水性、分子量)及萃取條件(溫度、時間、pH 等)。
第二步:解吸階段
吸附目標物的纖維被引入儀器進樣口,通過 “熱解吸”(GC 常用,高溫使目標物脫離固定相)或 “溶劑解吸”(HPLC 常用,有機溶劑洗脫),目標物轉移到 “儀器流動相”(如 GC 的載氣、HPLC 的流動相),分配系數為K?(流動相中目標物濃度 / 固定相中目標物濃度)。
最終,進入檢測器的目標物量與固定相吸附量、K?、K?直接相關,通過校準曲線即可實現定量分析。
SPME 裝置結構簡單,核心由萃取頭(纖維頭) 和手柄兩部分組成,外形類似微量進樣器,具體結構如下:
固定相選擇原則:遵循 “相似相溶” 原理
非極性目標物(如苯、甲苯):選非極性固定相(PDMS);
極性目標物(如酚類、有機酸):選極性固定相(PA、CAR/PDMS,碳纖維 / 聚二甲基硅氧烷);
復雜基質(如含多組分的食品、污水):選混合相(PDMS/DVB,兼顧極性與非極性化合物)。
SPME 操作步驟簡潔,無需復雜前處理,典型流程(以液體樣品為例)分為 4 步:
熱解吸(適配 GC):將吸附后的萃取頭插入 GC 進樣口,在高溫(如 250-300℃)下保持 1-5min,目標物從固定相脫附后,隨載氣進入色譜柱分離;
溶劑解吸(適配 HPLC):將萃取頭插入含解吸溶劑(如甲醇、乙腈)的小體積進樣瓶中,超聲或振蕩 10-20min,目標物被洗脫后,取洗脫液注入 HPLC 分析;
注意:解吸溫度 / 時間需優化,確保目標物wan全脫附,同時避免固定相分解。
根據樣品形態和萃取方式,SPME 可分為以下 3 種常見類型,適用場景各有側重:
無溶劑:無需使用有機溶劑(如正己烷、二氯甲烷),避免環境污染和對操作人員的健康危害,符合 “綠色分析化學” 趨勢;
操作簡便快速:集采樣、萃取、進樣于一體,無需傳統萃取的 “分液、離心、濃縮” 等步驟,單個樣品處理時間可縮短至 30min 內;
靈敏度高:固定相對目標物的選擇性吸附可實現濃縮效應,檢出限可達 ng/L(納克 / 升)至 pg/L(皮克 / 升)級別,適用于痕量分析;
適用性廣:可搭配 GC、HPLC、GC-MS(氣相色譜 - 質譜聯用)、HPLC-MS(高效液相色譜 - 質譜聯用)等多種儀器,分析對象涵蓋揮發性、半揮發性、非揮發性化合物(如 VOCs、酚類、農藥殘留、藥物代謝物)。
萃取頭壽命有限:石英纖維易斷裂、受污染,單次使用成本較高(一根萃取頭通常可重復使用 50-100 次,損壞后需更換,價格約數百元);
吸附容量有限:固定相涂覆量少(通常為 0.5-10μm),對高濃度樣品的吸附易飽和,線性范圍較窄(通常為 1-3 個數量級);
基質干擾:復雜基質(如高鹽、高油脂樣品)可能影響萃取平衡,需通過優化 pH、鹽析、選擇膜保護式萃取頭等方式緩解;
不適用于強極性 / 大分子化合物:強極性化合物(如糖類、氨基酸)在固定相上吸附能力弱,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質)傳質速率慢,萃取效率低。
SPME 因 “無溶劑、高靈敏、簡便” 的特點,已成為多個領域的主流樣品前處理技術,典型應用如下:
隨著分析需求的升級,SPME 技術不斷創新,主要發展方向包括:
新型固定相研發:開發高吸附容量、高選擇性的固定相,如金屬有機框架(MOFs)、共價有機框架(COFs)、分子印跡聚合物(MIPs),可針對特定目標物(如重金屬、抗生素)實現 “靶向萃取”;
自動化與聯用技術:與自動進樣器結合,實現批量樣品的無人值守處理;開發與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毛細管電泳,CE)、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離子遷移譜,IMS)等儀器的聯用,拓展應用場景;
微型化與現場檢測:研發微型 SPME 裝置(如針式 SPME、纖維陣列 SPME),搭配便攜式 GC-MS 或傳感器,實現環境、食品的現場快速檢測(如野外水體污染物篩查、食品產地溯源);
綠色化改進:優化固定相制備工藝,減少有毒試劑使用;開發可降解固定相,進一步降低環境影響。
綜上,SPME 技術以其 “無溶劑、高效、靈敏” 的核心優勢,已成為現代樣品前處理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未來在環境監測、食品安全、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