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XM5】,山東競道光電,十年農業監測設備廠家,為豐收保駕護航。
小麥,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產量和質量直接關系到全球糧食安全與人類生計。然而,小麥蚜蟲這一頑固的害蟲,卻常常在悄無聲息中對小麥的生長造成嚴重破壞。為了切實保障小麥產量,必須采取一套全面、系統的綜合防治策略,多維度地應對這一害蟲威脅。
農業防治,作為整個防治體系的基石,發揮著基礎性的重要作用。合理輪作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將小麥與其他作物進行輪作,例如與油菜輪作,油菜在生長過程中會釋放出一些次生代謝物質,這些物質能夠改變田間的微生態環境,對小麥蚜蟲產生驅避或抑制其繁殖的作用,從而顯著降低蚜蟲的蟲口密度。深耕細耙同樣不可忽視。在小麥收獲后,及時對土地進行深耕,深度一般在 25 - 30 厘米左右,這樣可以將潛藏在表層土壤中的蚜蟲及其卵深埋地下,使其難以在適宜的時間羽化出土,有效地破壞了它們的越冬場所,大大降低了來年的蟲源基數。此外,選用抗蟲品種也是農業防治的關鍵環節。一些小麥品種經過長期的選育和改良,具備了獨t的抗蚜特性。比如,部分品種的葉片表面覆蓋著密集的絨毛,這使得蚜蟲難以在葉片上穩定附著和順利取食;還有一些品種在受到蚜蟲侵害時,能夠迅速產生應激反應,分泌出對蚜蟲有毒害作用的化學物質。種植這些抗蟲品種,從源頭上為小麥提供了一層天然的保護屏障,大大減輕了蚜蟲危害的潛在風險。
物理防治手段,則是綜合防治體系中的有力輔助。利用蚜蟲對黃色的強烈趨性,在麥田中合理懸掛黃色誘蟲板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誘蟲板的表面涂有特殊的高粘性膠層,當蚜蟲被黃色吸引并靠近時,就會被牢牢地粘在誘蟲板上。為了確保誘蟲效果,需要定期檢查并更換誘蟲板,特別是在蚜蟲繁殖和遷飛的高峰期,及時清理和更換誘蟲板能夠大量捕殺有翅蚜,有效阻止它們在麥田中的擴散和蔓延。此外,對于一些小規模的麥田或者科研試驗田,設置防蟲網也是一種可行的物理防治措施。在小麥生長的早期階段,使用防蟲網將麥田覆蓋起來,可以形成一道物理屏障,阻擋蚜蟲進入麥田,從而減少蚜蟲對小麥的侵害。雖然防蟲網的設置成本相對較高,且在大規模應用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對于特定的麥田區域,這種方法能夠提供較為可靠的防護。

生物防治,以其綠色、環保的特點,成為綜合防治策略中備受推崇的一環。保護和利用蚜蟲的天敵昆蟲是生物防治的核心。自然界中,瓢蟲、草蛉、食蚜蠅等昆蟲都是蚜蟲的重要天敵。這些天敵昆蟲以蚜蟲為食,能夠在自然狀態下對蚜蟲的種群數量進行有效的控制。為了吸引和留住這些天敵昆蟲,可以在麥田周邊種植一些蜜源植物,如油菜花、紫云英等。這些蜜源植物不僅能夠為天敵昆蟲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還能為它們創造適宜的棲息和繁殖環境。此外,在蚜蟲發生的初期階段,還可以通過人工飼養并釋放天敵昆蟲的方式,增加麥田中天敵的數量,從而更有效地抑制蚜蟲的增長。除了天敵昆蟲,一些微生物制劑也在生物防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白僵菌、綠僵菌等微生物,它們能夠寄生在蚜蟲體內,在適宜的條件下大量繁殖,最終導致蚜蟲染病死亡。這些微生物制劑對環境友好,不易使蚜蟲產生抗藥性,是實現綠色防控的重要手段。
化學防治,在面對蚜蟲大規模爆發的緊急情況下,是一種必不k少的重要措施。當麥田中的蚜蟲數量達到防治指標時,必須及時選用合適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目前,市場上有多種針對小麥蚜蟲的化學藥劑可供選擇,其中吡蟲啉、啶蟲脒等煙堿類殺蟲劑因其高效、低毒、持效期長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小麥蚜蟲的防治。在使用化學藥劑時,必須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精確掌握用藥的濃度和方法。選擇在無風的晴天進行施藥,確保藥劑能夠均勻地噴灑在小麥植株的各個部位,特別是葉片的正反面,以保證藥劑能夠充分接觸蚜蟲,發揮最佳的防治效果。同時,要特別注意避免在小麥花期進行用藥,因為花期用藥可能會影響小麥的授粉過程,進而影響小麥的結實率和產量。此外,還必須嚴格遵守農藥的安全間隔期,確保在收獲時小麥中的農藥殘留量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防止因農藥殘留超標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小麥蚜蟲的防治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需要綜合運用農業、物理、生物和化學等多種防治措施。在實際操作中,應根據小麥的生長階段、蚜蟲的發生程度以及當地的生態環境等因素,靈活選擇并合理搭配這些防治手段,形成一套科學、高效、環保的綜合防治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既有效地控制小麥蚜蟲的危害,保障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又能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全球糧食安全奠定堅實的基礎。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024464426
加盟熱線: 15024464426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