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校定氯化氫報警器是確保其測量準確性和可靠性的關鍵環節,校定過程中需注意以下核心要點,涵蓋校定前準備、校定操作規范、校定后驗證及日常維護等方面:
環境條件控制
溫度與濕度:校定環境溫度應控制在傳感器工作范圍內(通常為-10℃~50℃),濕度不超過85%RH,避免惡劣條件影響校定結果。
通風要求:校定區域需通風良好,避免氯化氫氣體殘留或交叉污染。
電磁干擾:遠離強電磁場(如電機、變頻器),防止信號干擾導致校定誤差。
設備與工具準備
標準氣體:使用經計量部門認證的氯化氫標準氣體(如10ppm、50ppm濃度),確保氣體純度≥99.5%,有效期內的氣瓶需垂直放置并固定。
校準裝置:配備精度高于被檢儀器3倍的流量計、減壓閥及氣體分配器,確保氣體流量穩定(通常為0.5~1L/min)。
輔助工具:準備防爆手套、護目鏡、通風設備及校定記錄表。
儀器狀態檢查
外觀檢查:確認報警器外殼無破損、傳感器進氣口無堵塞。
功能測試:開機自檢,檢查顯示屏、報警燈、蜂鳴器是否正常。
歷史數據:記錄上次校定時間、結果及使用過程中是否出現異常報警。
零點校準
操作步驟:通入高純氮氣(99.999%)或清潔空氣,持續3~5分鐘,待讀數穩定后調整零點,使顯示值為0ppm。
注意事項:零點校準前需確保環境無氯化氫污染,避免殘留氣體影響基準值。
示值校準
梯度設置:按10%、30%、50%滿量程(如5ppm、15ppm、25ppm)通入標準氣體,每個濃度點穩定后記錄讀數。
調整方法:若讀數與標準值偏差超過允許范圍(通常為±5%),通過儀器菜單或旋鈕調整示值,直至誤差符合要求。
響應時間測試:通入標準氣體后,記錄儀器達到90%示值的時間(應≤60秒)。
報警功能驗證
閾值設定:根據安全標準(如一級報警5ppm、二級報警10ppm)設置報警閾值。
觸發測試:通入略高于閾值的標準氣體(如5.5ppm),檢查報警燈、蜂鳴器及聯動裝置(如排風扇)是否正常動作。
多點校準(可選)
對高精度要求場景,可增加70%、90%滿量程點校準,確保線性度符合要求(相關系數R2≥0.995)。
數據復核
對比校定前后數據,確認示值誤差、響應時間、報警功能均符合標準(如JJF 1888-2020要求誤差≤±5%)。
若校定不合格,需檢查傳感器是否老化、電路是否故障,必要時更換傳感器或整機。
校定報告
記錄校定日期、環境條件、標準氣體濃度、校定結果及操作人員簽名。
報告需加蓋校定機構公章,作為合規性依據。
標簽更新
在報警器外殼粘貼校定標簽,注明下次校定日期及校定機構信息。
傳感器更換
電化學傳感器壽命通常為1~3年,若校定中發現靈敏度下降超50%或響應時間超標,需更換傳感器并重新校定。
更換后需進行零點、示值及報警功能全項校定。
設備維修后校定
若報警器經歷過維修(如電路板更換、進氣口清理),維修后必須重新校定,確保性能恢復。
突發情況校定
報警器暴露于惡劣濃度(如超過量程10倍)、物理損壞(如墜落、進水)或異常報警后,需立即校定。
定期自檢
每月進行一次功能測試,通入少量標準氣體(如5ppm)驗證報警動作。
清潔傳感器進氣口,避免灰塵、油污堵塞。
避免惡劣環境
防止報警器接觸腐蝕性氣體、高濕度或惡劣溫度,減少傳感器老化速度。
備件管理
儲備常用備件(如傳感器、電池),確保維修后能及時恢復校定狀態。
強制要求: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及GB12358-2024,氯化氫報警器必須定期校定,否則可能面臨停產整頓或罰款。
行業實踐:化工、電子等行業通常每6個月校定一次,高風險場景(如反應釜周邊)建議每3個月校定。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024464426
加盟熱線: 15024464426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