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步驟流程圖
準備工作 → 硬件設置 → 軟件設置 → 執行測試 → 數據分析與報告
D一步:準備工作
明確測試標準:
首先,您必須清楚測試所依據的標準(如USCAR-2, EIA-364-13)或企業內部規格書。這決定了測試方法、速度和合格判據。
了解被測物:
確認被測連接器的類型、公母端配合方式、鎖緊機構(如有)和W全插合的定義。
發瑞電腦式插拔力試驗機
準備治具: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根據連接器的形狀和尺寸,準備專用的上、下治具。
上治具: 用于夾持連接器的一半(通常是公頭或線束端)。可能需要專用的仿形夾塊。
下治具: 用于牢固、精確地固定連接器的另一半(通常是母座或板端)。必須確保被測物在測試過程中不會移動或彎曲。對于板端連接器,下治具通常是一個仿真的PCB固定塊。
治具核心要求: 對中性好、牢固無松動、不干涉測試過程。
第二步:硬件設置與安裝
開機與初始化:
打開測試機電源,啟動控制軟件。設備通常會進行自檢和原點復位。
安裝力傳感器:
選擇量程合適的力傳感器(例如,測試力預計在50N左右,應選擇100N或50N的傳感器,而非500N的,以保證精度)。
安裝治具與樣品:
將上治具安裝在傳感器下方的接口上。
將下治具安裝在測試平臺上。
精確安裝樣品:
先將公端連接器可靠地固定在上治具。
再將母端連接器精確地固定在下治具上。
使用水平尺或設備的手動微調功能,確保公母連接器處于W美對中的狀態。對中不良是測試結果不準的主要原因。
第三步:軟件參數設置
在控制軟件中,新建一個測試方法,并設置以下關鍵參數:
測試模式選擇:
選擇“插拔測試”或“壓縮/拉伸”模式。高級軟件會有專門的“連接器測試”模塊。
速度設置:
測試速度: 設定壓頭移動的速度。通常根據標準設定,如 25 mm/min, 50 mm/min 或 100 mm/min。速度必須統一,否則結果無法比較。
起始位置/回程速度: 設定測試開始前接近和測試結束后返回的速度,可以設快一些以提高效率。
行程設置:
起始點: 設定一個公母端即將接觸但未受力的位置。
插入深度/目標位置: 設定W全插合的位置。這可以通過“位移”或“力值”來觸發停止。
位移控制: 設定一個固定的插入行程(例如10mm)。
力值控制: 設定當力達到一個峰值后下降一定比例時停止(表示已插合到位),適用于判斷條件更復雜的場景。
循環次數:
如果需要做耐久性測試,設置插拔循環的總次數(如5次, 10次等)。
數據采集速率:
設置足夠高的采集速率(如100 Hz),以確保能捕捉到力-位移曲線上的所有細節和峰值。
終止條件:
設置測試自動停止的條件,如:達到目標位移、力值超過安全上限、測試完成設定循環次數等。
第四步:執行測試與過程監控
開始測試:
點擊軟件上的“開始”按鈕。設備將自動運行:公端下降 → 插入母端 → 上升到起始點(完成一次循環)。
實時監控:
觀察軟件實時繪制的 “力-位移曲線”。
正常曲線: 插入力曲線平滑上升至一個峰值后可能略有下降;拔出力曲線平滑上升至一個峰值后迅速回落。
異常曲線: 如果曲線出現劇烈抖動、雙峰、或力值異常高/低,可能意味著樣品未對中、插偏、或樣品本身有缺陷。
SH次樣品調試:
強烈建議先用1-2個樣品進行調試,確認治具安裝穩固、對中良好、參數設置合理后,再進行正式批量化測試。
第五步:數據分析與報告生成
測試結束后,軟件會自動分析數據并生成報告。
關鍵結果分析:
峰值插入力: 每次插入過程中的大力值。
峰值拔出力: 每次拔出過程中的大力值。
力-位移曲線: 整體形狀的分析,用于診斷問題。
設置公差與判定:
在軟件中,根據規格書輸入插拔力的上限和下限。
軟件會自動將測試結果與標準比較,并給出“Pass”或“Fail”的判定。
生成報告:
導出包含以下內容的測試報告:
被測物信息、測試條件(速度、行程等)。
力-位移曲線圖。
數據表格(列出每次循環的峰值力、平均值、標準差等)。
最終判定結論。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024464426
加盟熱線: 15024464426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