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情監測站搭載了多種類型的傳感器,包括土壤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等。這些傳感器能夠實時感知農田環境中的關鍵參數,如土壤水分含量、空氣溫濕度、光照強度以及氣體濃度等。它們將采集到的物理信號轉換為電信號或數字信號供后續處理使用。
圖像采集:除了傳感器外,還配備有高清攝像頭,用于對作物進行定期拍照記錄。通過分析葉片顏色變化、生長高度、密度等信息,可以直觀了解作物的實際生長狀況和健康水平。
數據傳輸與存儲:所有收集的數據都會通過無線網絡迅速傳輸至數據處理中心。在這里,利用專業的軟件系統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整合、存儲和管理,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智能數據分析:借助先進的算法模型,數據處理中心會對海量原始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例如,判斷作物是否缺水、缺肥或者遭受病蟲害侵襲,并將結果以圖表形式展現出來,方便用戶理解和應用。
苗情監測站的測定步驟:
1.安裝與部署
-選址: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塊作為監測點,確保該區域能夠反映整體農田的作物生長情況。通常應避開邊緣地帶、障礙物遮擋處以及特殊小氣候區域。例如,在大田中選擇地勢較為平坦、光照和水分條件適中的位置;在大棚內則要考慮通風良好且作物分布均勻的區域。
-基礎建設:根據設備要求提前預制平坦硬質水泥高臺,按照立桿底座固定尺寸進行打孔或搭配地籠安裝。使用膨脹螺絲將設備立桿固定在打好的孔位中,確保設備穩固。然后將攝像頭旋轉安裝到配套的攝像頭支架上,再用安裝抱箍將支架固定在立桿上(注意部分支架安裝孔可能需要自行擴孔)。
-連接電源與網絡:若采用太陽能供電系統,需正確連接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等相關部件,保證陰雨天也能連續工作一定時間;同時接入4G無線網絡或其他數據傳輸方式,以便將采集到的數據及時傳輸至后臺平臺。
2.參數設置與校準
-初始化配置:開啟設備后,進入系統設置界面,對各項參數進行初始化配置,如拍照間隔時間、視頻錄制時長、傳感器靈敏度等。這些參數應根據不同作物品種、生長階段以及當地氣候條件等因素合理設定。
-傳感器校準:對于集成的多種高精度傳感器(如激光測距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等),需要進行定期校準,以確保測量數據的準確性??梢允褂脴藴视嬃科骶呋蛞阎獫舛鹊臉藴嗜芤旱茸鳛閰⒄瘴飦磉M行校準操作。
3.數據采集與傳輸
-自動采集:設備按照預設的時間間隔自動進行圖像拍攝、視頻錄制以及環境參數(包括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的采集。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將采集到的數據實時傳輸至云端服務器或本地數據中心存儲。
-手動干預采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發現異?,F象或需要重點觀察某個特定區域的作物時,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遠程控制平臺手動觸發設備的拍照、錄像等功能,獲取更詳細的信息。
4.數據分析與處理
-平臺登錄查看:借助專用的軟件平臺(如農業四情測報平臺),使用賬號密碼在不同終端(手機、Pad、計算機等)登錄,可實時查看監測點的圖像、視頻及各項數據指標。平臺會對大量歷史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生成直觀的數據曲線圖、報表等形式,幫助用戶更好地了解作物生長趨勢。
-智能診斷與預警:利用算法模型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判斷作物是否處于正常生長狀態,是否存在病蟲害侵襲、營養缺乏等問題,并及時發出預警信息。例如,當監測到株高異常增長緩慢時,可能提示水肥供應不足;葉面積指數過大則可能導致通風透光不良,易引發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