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夾式超聲波流量計是一種基于超聲波探測技術的非接觸式流量測量儀表,通過夾持在管道外部實現流體流速與流量的精準測量。其核心原理為超聲波傳播時差法或多普勒效應:當超聲波脈沖穿透管壁與流體時,順流與逆流方向的傳播速度存在差異,通過測量時間差可推算流體流速,結合已知管徑計算體積流量。部分型號同時集成多普勒頻移技術,適用于含顆粒或氣泡的流體測量。
該設備具有顯著技術優勢。非接觸式設計避免介質污染與管道改造,可直接安裝于已運行的管道系統,尤其適合腐蝕性液體或高壓環境。其測量范圍覆蓋DN15至DN6000管徑,流速范圍達±32m/s,支持水、油、化工液體等均勻介質,且對金屬、塑料、水泥等材質管道均適用。高精度時間數字轉換芯片與實時溫度補償技術,使測量精度優于±1%,有效克服小流量誤差與零點漂移問題。
為了確保其長期穩定運行和測量精度,科學的保養至關重要。以下是外夾式超聲波流量計詳細的保養方法:
一、日常檢查與維護
檢查信號質量
信號強度(Signal Strength):定期(建議每日或每周)通過儀表顯示屏或配套軟件查看信號強度。正常值通常應大于80%,若低于60%需立即排查。
傳輸時間比(Transit Time Ratio):檢查該數值是否在正常范圍內(通常為0.98~1.02)。異常波動可能預示安裝問題或流體狀況變化。
外觀與連接檢查
檢查傳感器、變送器外殼是否有破損、腐蝕或積水。
確認傳感器安裝牢固無松動,固定夾具或磁吸裝置是否完好。
檢查電纜連接是否緊固,接線盒密封圈是否老化,防止進水或受潮。
電纜防護
避免信號電纜與高溫、腐蝕性介質或強電磁干擾源(如變頻器、大功率電機)接觸。
電纜應穿金屬管屏蔽,與動力電纜間距保持0.5米以上,避免同橋架敷設。
二、傳感器(探頭)專項保養
定期清潔傳感器表面
周期:建議每3個月進行一次,水質或環境惡劣時應縮短周期。
方法:
切斷電源,確保安全。
拆下傳感器(若為磁吸式可直接取下)。
用柔軟的無絨布蘸取少量酒精或專用清潔劑,輕輕擦拭超聲波發射/接收面。
嚴禁使用金屬工具、砂紙或硬物刮擦,以免損傷壓電元件。
目的:清除油污、水垢、灰塵等,這些雜質會嚴重衰減超聲波信號。
檢查與更換耦合劑
周期:每6個月檢查一次,高溫環境(>60℃)需更頻繁。
方法:
清潔傳感器和管道表面后,均勻涂抹一層薄薄的專用聲學耦合劑(如硅脂)。
確保耦合劑無干涸、無氣泡,厚度小于0.5mm。
高溫管道需使用耐高溫型耦合劑(如陶瓷填充硅脂)。
目的:耦合劑能消除傳感器與管道間的空氣間隙,保證超聲波高效傳輸。
三、電氣與環境防護
防水防潮
定期檢查變送器接線盒的密封性,雨后務必確認內部無積水。
即使具備IP65以上防護等級,也應避免直接水沖或長期暴露在潮濕環境中。
接地保護
確保儀表獨立、良好接地,接地電阻應小于4Ω。
有效接地可大幅降低電磁干擾,提高信號穩定性。
冬季防護
當管道介質溫度可能低于0℃時,為傳感器和管道局部加裝伴熱帶。
注意:伴熱帶禁止直接包裹變送器主機,以防過熱損壞電子元件。
四、定期校準與驗證
實流標定
建議每12至24個月進行一次實流標定,以保證±0.5%的高精度。
對于精度要求高的場合,建議每年標定一次。
比對驗證
配備一臺便攜式超聲波流量計,定期對在線儀表進行比對測量。
當在線儀表讀數出現異常波動或突變時,可用便攜式儀表快速核校,判斷是儀表故障還是真實流量變化。
五、建立維護檔案
建議制定《外夾式超聲波流量計點檢表》,每日記錄信號強度、傳輸比等關鍵參數。
每月分析數據趨勢,可有效預防90%以上的潛在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