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產業報道】“機器人要變成一個‘人’,人的‘五感’它就都應該有,這需要一個底層技術感知,也就是要用到大量的
傳感器。”近日,漢威科技董事長任紅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機器人將給傳感器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這是一個規模比工業市場還要大的市場。
政策資源加碼,具身智能產業發展加速
2025年,在世界范圍內,人工智能已經開始深度賦能實體經濟,全球制造業格局也正加快重塑。作為人工智能發展重點之一,“具身智能”今年首次寫入了我國的政府工作報告。而智能機器人正是“具身智能”的典型終端產品。
具身智能,簡單來說,就是讓人工智能真正“長出身體”。它不僅要像人一樣“能看、能聽、能感受”,還要學會規劃與決策,自主完成各種復雜動作。
2025年,具身智能機器人實現了更多技術突破。扔掉遙控器,搭載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通用視覺感知系統,具身智能機器人可以在體育賽道上實現自主奔跑;從原型機邁向量產,具身智能機器人走入巡檢、服務營業廳、工廠、養老醫療等真實場景,拿下億元訂單。2025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預計達52.95億元,占全球約27%;從本體到大腦,具身智能機器人正在加速迭代。
目前,我國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正在從硬科技突破和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不少地方都在政策和資源方面,積極布局推動。比如在北京亦莊,以“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為代表的創新平臺,已集聚機器人生態企業300余家,產業鏈規模超百億;上海成立了“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計劃到2027年推動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此外,浙江、安徽、湖北、四川等地也成立了省級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集聚區域產業優勢力量,推動技術共享與聯合攻關。
傳感器是具身智能核心“器官”,行業有望迎來爆發
2025年被業內稱為"具身智能量產元年",多家整機廠商公布規模化生產計劃。據中信證券調研,全年具身智能機器人出貨量有望突破50萬臺,是2024年的3倍。這種爆發式增長主要受益于三大因素: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核心技術突破、成本快速下降。特別是在《意見》推動下,各地正加快完善測試場地、算力平臺等配套基礎設施,為產業發展掃清障礙。
傳感器是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照一定規律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器件或裝置,是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傳感器遍布具身智能機器人全身,與人體的感官神經類似。傳感器采集到的視覺、位覺、觸覺、力覺等信息,通過軟硬件算法進行數據融合,它為交互和運控模塊提供實時信息,使機器人能夠感知外部環境和自身狀態,并調整運控規劃,傳感器在具身智能機器人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約520億美元,近年來年化增長率10%左右。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約1640億元,年化增長在15%以上。如今,具身大模型快速迭代,具身智能供應鏈快速降本,正加速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具身智能商業化落地,有望推動傳感器行業爆發。
漢威科技憑借傳感器技術優勢占據產業關鍵節點。公司開發的"觸覺-平衡-力控-嗅覺"多維感知矩陣,解決了機器人環境交互的核心難題。其中,柔性觸覺傳感器厚度僅0.1毫米,卻可實現0.1克精度的壓力感知;電子鼻傳感器能識別3000多種氣味分子,達到專業品酒師水平。漢威科技董事長透露,這些產品已獲得優必選、達闥等頭部客戶的批量訂單,預計2025年相關業務收入增長200%。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