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政策】2025年9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數字經濟創新型企業培育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以加快培育數字經濟創新型企業(簡稱 “數創企業”),推動數字經濟領域涌現更多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力。
《若干措施》首先明確了數創企業的核心定義: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場景創新、數據價值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具備高敏捷性和高成長性,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實踐主體。在此基礎上,從十大維度提出具體培育舉措,構建起覆蓋企業 “發現 - 成長 - 壯大” 全生命周期的支持體系。
在企業源頭發現與培育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健全數創企業源頭發現機制。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牽頭搭建數創企業培育庫,每年遴選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分級分類入庫并實行動態調整。同時,組建涵蓋多領域專業人員的專業化遴選培育組,構建 “政府 + 企業 + 創新 + 投資” 四合一的遴選培育機制,各級數據管理部門將針對性提供政策與精準服務。
要素保障層面,《若干措施》從數據與算力兩大核心要素發力。數據方面,鼓勵地方建立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機制,支持數創企業在安全合規前提下公平參與公共數據開發,探索成本共擔、收益共享模式保障早期用數需求,部分地區可探索發放 “數據券”“算法券” 降低企業用數成本;算力方面,深入實施 “東數西算” 工程,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推動算力資源有序池化與并網運行,鼓勵國家樞紐節點為企業提供低成本、廣覆蓋、高安全的算力服務,降低算力使用門檻。
創新與成果轉化是培育數創企業的關鍵環節。《若干措施》明確,鼓勵國有企業、行業龍頭企業開放創新資源,推進重點產業專利池建設,支持地方在知識產權、研發投入上給予企業扶持;同時,建立 “有組織科研 + 有組織成果轉化” 機制,建設專業化成果轉化服務機構,探索 “首購首用” 專項政策,助力企業新技術、新產品快速開拓市場,通過推薦目錄、路演大賽等促進成果供需對接。
場景供給與國際化發展為企業提供成長舞臺。地方需結合城市數字化轉型、數字產業集群建設,挖掘技術應用、數據賦能等新場景,開放機會清單;在國際化方面,依托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等平臺展示企業成果,鼓勵龍頭企業與數創企業協同出海,拓展海外市場。
金融支持與監管環境優化為企業保駕護航。投融資服務上,鼓勵金融機構定制符合數創企業特點的服務,優化國有創投考核機制,支持優質企業上市融資;監管方面,探索 “沙盒監管” 模式,規范涉企檢查,推行非現場監管與柔性執法,減少對企業經營干擾,同時通過智能技術實現惠企政策 “免申即享”。
人才支撐體系建設同樣被重點提及。《若干措施》提出,支持高校、職業院校優化數字經濟相關學科,建立企業數字人才認定評價體系,健全人才流動機制,鼓勵高端人才在產學研間有序流動,并搭建跨部門人才綜合服務體系,強化服務保障。
《若干措施》明確,各地區相關部門需結合本地實際,打造數創企業 “起跑加速” 的政策服務體系,加強全生命周期支持。國家層面將跟蹤評估地方實踐,及時推廣典型案例與經驗做法。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六部門聯合發文,將進一步優化數字經濟創新生態,為數創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數字經濟新賽道形成 “萬馬奔騰” 的發展格局。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