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訪談】8月13日至15日,第33屆中國國際測量控制與
儀器儀表展覽會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行。展會期間,儀表網記者有幸邀請到杭州華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長、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駱建軍先生,共同探討華瀾微電子在固態存儲領域的卓越成就與未來愿景。
杭州華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長、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駱建軍先生接受采訪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存儲介質正經歷著從傳統硬盤、磁盤、光盤到半導體存儲的革命性變革。華瀾微電子敏銳捕捉到這一趨勢,憑借十年如一日的深耕細作,積累了深厚的行業經驗與技術實力,在固態存儲領域嶄露頭角。
駱建軍教授介紹道,在傳統存儲時代,電腦硬盤和數碼相機受限于機械驅動的磁盤技術,存在震動大、可靠性低、容量提升困難等諸多問題,且核心技術被美國西部數據和希捷兩家公司牢牢掌控。早在十幾年前,華瀾微電子便前瞻性地投身于基礎研究,抓住存儲介質向半導體芯片轉變的歷史機遇,從基礎數學理論到模型搭建,逐步構建起硬盤產業的核心技術體系。如今,我們日常使用的數碼相機、輕薄筆記本電腦以及大容量手機存儲,都離不開華瀾微電子的技術貢獻。
近年來,華瀾微電子緊密圍繞固態存儲控制和數據安全系統兩大核心領域,全力推動數據存儲控制芯片的國產化進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駱建軍教授指出,存儲技術可大致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單個存儲設備,如硬盤、U盤、存儲卡等,其核心技術涵蓋存儲器和控制器兩部分。在存儲器方面,長江存儲已取得顯著成就;而華瀾微電子則專注于控制器領域,通過自主研發的先進算法和硬件電路架構,成功實現了數據讀寫的高速、可靠,解決了數據存儲的關鍵難題。二是數據中心層面,如何將數萬個硬盤高效連接并協同工作,一直是行業的痛點。華瀾微電子自主研發的硬盤陣列技術,如同為數據中心配備了精準高效的 “指揮官”,徹底打破了國際上少數廠家長達30年的技術壟斷。至此,從單個硬盤到數據中心,華瀾微電子攜手國內合作伙伴,實現了從CPU到存儲系統的完全國產化,構建起了完整的產業生態。
為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華瀾微電子正積極打造大數據硬科技產業基地,致力于構建從芯片設計到應用場景、再到終端產品的良性循環存儲產業生態。駱建軍教授透露,未來,華瀾微電子將繼續夯實芯片技術基礎,同時拓展硬盤生產線以及大數據數據中心
服務器生產線,加強與國內龍頭企業的深度合作。此外,針對生產設備和科學儀器設備領域的需求,華瀾微電子也希望借助行業協會的力量,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形成更加完整的產業集群。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以 “中國芯” 出口全球的芯片企業,華瀾微電子始終秉持創新精神,勇立行業潮頭。駱建軍教授表示,創新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不懈努力,更離不開行業同仁的攜手共進。此次參加展會,正是希望與各方深入交流,共同探索行業發展的新路徑。
正如駱建軍教授所言:“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 未來,華瀾微電子將繼續依托產業積累,深化校企合作,產學研用協同發力,為用戶帶來更多創新產品,為推動芯片行業的國產化替代進程貢獻更大力量。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